当前位置:首页 > 职场 > 正文

大学生国庆8天假,从都市到田野的掰玉米日记——一场关于劳动、成长与自我发现的旅程

  • 职场
  • 2025-10-09 04:18:46
  • 9

在这个金秋十月,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国庆长假的欢愉之中,享受着旅游、聚会或是宅家的悠闲时,有这样一群大学生,他们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——走进乡村,参与劳动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劳动最光荣”的真谛,李明和他的大学同学,便是这批特殊“劳动者”中的一员,他们利用国庆8天的假期,却实实在在地在田间地头“掰”了7天半的玉米,这段经历不仅是一次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亲身体验,更是一场关于自我成长、价值认知与人生感悟的深刻旅程。

大学生国庆8天假,从都市到田野的掰玉米日记——一场关于劳动、成长与自我发现的旅程

初识田野:从好奇到融入

故事始于一次偶然的讨论会,几位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,在一次关于“乡村振兴与青年责任”的研讨会上,被一位老农的朴实话语所触动:“土地不会说话,但它的丰收是给所有辛勤耕耘者的最好回馈。”这句话像一颗种子,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,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国庆假期的计划中悄然成形——走进乡村,亲手参与农事活动,体验农民的辛劳与不易。

当国庆假期的第一天清晨,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,李明和他的伙伴们已经踏上了前往乡村的旅程,初见那片广袤的玉米地,金黄色的波浪随风摇曳,他们心中既有兴奋也有忐忑,对于这些从未真正接触过农活的大学生而言,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体验,更是一次对自我极限的挑战。

劳动的汗水:从陌生到熟练

第一天,面对着比自己还高的玉米秆和坚硬的玉米叶,李明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很快就体会到了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的道理,起初,他们笨拙地尝试着如何快速而有效地掰下玉米棒子,手指被划伤、汗水浸湿了衣背成了常态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,他们逐渐找到了节奏,甚至开始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——那是一种简单却真实的成就感。

在这7天半的时间里,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辨别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、如何正确使用农具、还参与了除草、灌溉等更多农活,每一次弯腰起身,都是对耐力的考验;每一次汗水的滑落,都记录着成长的痕迹,他们发现,原来书本上的知识在这里找到了实践的舞台,而那些曾经看似遥远的农民伯伯,此刻变得如此亲近和可敬。

劳动之外:心灵的触动与成长

除了体力上的锻炼,这次经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夜晚,当城市已沉入夜色之中,他们围坐在简陋的木桌旁,分享着一天的收获与感悟,李明说:“以前总觉得‘996’工作制很辛苦,现在才知道真正的辛苦是日复一日地面对同一片土地。”而张华则感慨道:“原来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,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成果时的那份喜悦。”

在这片土地上,他们还见证了农民之间的互助与友爱,以及他们对土地深沉的爱与坚持,一位老农对他们说:“你们能来帮忙,我很高兴,这不仅仅是为了收成,更是为了让年轻人知道,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。”这句话如同一股暖流,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。

自我发现: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

通过这次经历,李明和他的伙伴们不仅对农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,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,他们意识到,作为大学生,除了学术上的追求外,更应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,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技能的培养,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塑造——它教会了他们坚韧不拔、吃苦耐劳的精神,以及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感恩之心。

这次经历还激发了他们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与热情,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,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,有的同学萌生了农业科技创业的想法,有的则希望能在毕业后投身农村教育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,这次“掰玉米”的经历成为了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

劳动之美,在于心间绽放

当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结束时,李明和他的伙伴们带着满载的收获回到了城市,虽然只有7天半的时间,但这段经历无疑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宝贵的种子——对劳动的尊重、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,“掰玉米”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农活体验,更是一次关于自我发现、价值实现与人生意义的深刻探索,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,他们选择慢下来,去倾听土地的声音,去感受劳动的力量,最终在心间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——那是一种超越了物质层面的、关于成长与自我超越的美丽。

有话要说...